역사적 인물

p11.png 김득신(金得臣)1604(선조37)∼1684(숙종10)

(목록 제목을 선택하시면 자세히 볼 수 있습니다.)

 1.백곡공 및 연보 소개

 2.주요 사진 자료 소개

 3.친필 서찰 소개

 4.김가행 교지

 5.제1회 학술발표회

 6.백곡집 판목

 7.묘소 소재지(율리)

 8.사마소 소개

 9.취묵당 소개

10.묘비문 소개

11.교지 촬영 소개

12.각종 설화 소개

13.각종 문헌 자료 소개

14.취묵당 탐방

15.식파정 탐방

16.진천군지의 백곡시

17.식파정의 백곡시

18.박구당 만시

19.독서광 백곡

20.의유당 관북유람일기의 백곡

21.400주년 탄신 기념

22.백곡집과 연보

23.친필서찰 경매품

24.백곡 2녀 묘소 탐방기

25.순암문집에서

26.백곡집 목차

27.독수기

28.논문-백곡 유묵(遺墨)과 간찰(簡札)두 편

29.제6회백곡 김득신 기념 백일장

30.백곡시 가곡

31.박사논문-백곡김득신연구

 

 

본문

p11.png 26. <백곡집> 목차 (2002. 8. 21. 영환(문) 제공)

            

柏谷集

 

 

 

 

 

 

 

 

金得臣

 

 

 

 

 

 

 

 

目錄

3

 

 

 

 

 

 

 

 

詩集

19

 

 

 

 

 

 

 

 

冊一

19

五言絕句

19

龍湖

19

題便面

19

善州

19

亂後作

19

途中

19

贈崔國輔佑聖

19

題肅寧殿壁上

19

曉發

19

旅館夜吟

19

雨中吟

19

詠怪松三首

19

醉中吟

19

偶吟

19

題妓家壁

19

塞下曲十二首

19

醉默堂偶吟

20

無題二首

20

夜吟

20

偶吟

20

途中吟

20

觀燈日

20

蜜巖洞

20

題村壁六首

20

走筆二首

20

無題三首

20

向山寺二首

20

客中逢九日

20

伏次先君枕流亭十詠詩韻

20

嵯峨採薇

20

鍾潭釣魚

20

子峯迎月

20

禪巖落花

20

華陽隱訪

21

花洞尋春

21

長林暮雨

21

列岫朝雲

21

平郊牧馬

21

斷橋歸僧

21

贈明娥

21

馬上吟北窓絕句次其韻

21

讀弘慶碑次白玉峯韻

21

題李樂全百完便面

21

贈上人

21

中學直中 次朴仲久長遠韻却寄

21

附元韻 (朴久堂)

21

偶吟

21

詠畫

21

21

21

21

葡萄

21

詠畫雁

22

詠白鷺二首

22

見宿雁詠往龍湖時

22

詠冬雨

22

詠花

22

竹樓走筆

22

旅館曉吟

22

偶吟

22

次韻二首

22

伏次先君韻

22

贈惠正

22

途中吟

22

贈正上人

22

次永平白雲上人海淑詩軸韻

22

象王寺贈友人

22

謝贈扇

22

峽中吟

22

贈睦順之順善/二首

22

用前韻

22

龜亭三首

22

讀罷偶吟

23

題畫梅月扇

23

偶吟

23

將向山東

23

自槐峽出來再從弟子卿得相

23

走筆四首

23

瀑布三首

23

走筆二首

23

偶吟示李泰來泰基/四首

23

題載仲扇

23

白石江亭十詠

23

甑淵眠鷗

23

鳳城棲鴉

23

竹亭孤煙

23

月村清砧

23

朝山霽景

23

暮江歸帆

23

前郊晚笛

24

北寺疎鍾

24

單童過客

24

一竿漁翁

24

林友可材贈蓴以詩謝之二首

24

龜潭

24

憶久堂四首

24

走筆五首

24

偶題二首

24

送金邦瑞瑞宗/三首

24

次權甕津九首

24

題壁上

24

待人

24

偶吟

25

偶吟四首

25

聞金震標訃

25

舟行

25

朝吟

25

走筆

25

又次三首

25

送尹之翊于金剛山

25

次唐音韻七首

25

贈槐州太守閔汝鎮

25

次洪學士錫箕贈示韻

25

中酒偶吟

25

絕句

25

題善餘便面

25

曉吟二首

25

贈別朴仲久

25

曉起二首

26

過廣陵

26

即事三首

26

走筆

26

出京日作

26

自正法還歸時馬上吟二首

26

題扇

26

題崔晉士景獻扇

26

題寺壁

26

走筆

26

題八疊畫屏八首

26

失旌善作

26

憶黃道原晙/并四首三首在下

26

次韻

26

中酒偶吟

26

向頭陀馬上有得

26

偶吟二首

27

重陽

27

次韻三首

27

讀罷走筆

27

春秋館褒貶進去時忽有神助

27

讀罷偶吟

27

走筆二首

27

偶吟

27

田家

27

棧道騎驢

27

江城曉角

27

前郊

27

山寺暮鍾

27

茅島歸帆

27

竹里孤煙

27

27

題文義守便面

27

贈許秀才

27

走筆

27

詠薯蕷二首

27

次屮樓子韻

28

南仲遵草堂八詠

28

東嶺新月

28

西山落照

28

愚谷樵歌

28

沙村牧笛

28

窓間梅影

28

枕邊溪聲

28

花塢岸巾

28

竹牀拋

28

安興鎮十二峯詩十二首

28

花亭峯

28

知寧峯

28

瀛洲峯

28

回龍峯

28

萬戶峯

28

臥龍峯

28

孔巖峯

28

結義峯

28

水晶峯

28

竹峯

28

三神峯

28

望遠峯

29

題穀杖二首

29

走筆二首

29

到友人家詠鏡

29

憶黃道原并四首一首在上

29

二首

29

走筆

29

次李進士韻

29

次睦達夫韻

29

送南宮汝相之慈仁縣

29

走筆二首

29

歡城板上韻

29

六言

30

六言五首/辛亥

30

詠崔國輔兄弟佑聖/允聖

30

喜雨

30

 

 

 

 

 

 

 

 

 

 

 

 

 

 

 

 

 

 

 

 

 

 

 

 

冊二

31

七言絕句

31

謝恩日偶吟

31

平陵驛

31

題朴魯叔便面

31

題李養正便面

31

棲息

31

次韻

31

暮春

31

次漢江

31

龍湖移居

31

驪江

31

入金剛時偶吟

31

寒碧樓別睦達夫兼善

31

贈主人

31

到清風憶睦弟達夫

31

丹陽道中二首

32

龜潭二首

32

鶴棲庵

32

過鏡浦

32

頭陀寺二首

32

鏡湖堂 次懸板韻

32

三首

32

贈黃澗朴秀才三首

32

凌波臺二首

32

夜吟

32

餘糧驛

33

題扇

33

次韻

33

贈金剛山上人

33

未赴洪州偶吟甲辰秋

33

贈沈休文

33

贈崔國輔二首

33

行役

33

寄權士直

33

寄洪元九

33

贈趙季友益諒

33

用進退格

33

丙子避亂初作五首

33

寄朴中久

34

訪友人

34

次義初軸中韻二首

34

用前韻

34

聞李慶先失寵姬戲吟

34

走筆贈安陰太守久堂/二首

34

寄永同使君朴烶

34

無題五首

34

自驪江向木岳

34

登超然臺

35

次韻

35

荊江

35

贈具策上人二首

35

題石剎壁上

35

次鄭東溟斗卿/二首

35

清心樓

35

塞下曲六首

35

宮怨三首

35

聞金濯纓墓立碣石作

36

贈閔秀才

36

偶吟二首

36

仲秋寄成生員汝相

36

客中吟二首

36

見朴正言書偶吟

36

洛中作

36

過戰場

36

偶吟

36

次青螺山人朴安期二首

36

別清牧沈文伯

36

題紙鳶

36

贈明娥四首

37

贈望娥

37

漢江二首

37

渡漢江

37

贈友人二首

37

白馬江懷古二首

37

走筆在嶺南時

37

梅鶴亭古基

37

贈輝上人又有序文

37

渡荊江

37

贈洪元九二首

37

詠松

38

題石二首

38

送人有序文

38

寄友人朴都憲久堂

38

偶吟

38

渡江

38

亂後作

38

亂後入京

38

次白馬懷古韻送人

38

贈眞一上人

38

石花村 因便寄洪元九二首

38

走筆二首

38

題海上寺

39

存沒

39

清心樓

39

松都

39

馬上吟

39

偶題

39

因權生行寄許子悠

39

題壺二首

39

題畫扇

39

爲金玄瑞夏圭題畫梅障子

39

寄贈二首

39

黃道原贈沙杯詩以謝之

39

謝友人贈劍

39

過錦江憶車五山二首

40

題村壁

40

贈妓

40

題古文抄冊

40

題伯夷傳

40

送人之扶餘

40

贈妓羅生

40

馬上吟

40

偶吟

40

走筆三首

40

走筆題牙山村壁

40

走筆贈人肅寧殿參奉時作

40

送淮陽使君李/二首

40

王大妃春帖字

41

王大妃延祥詩

41

沈大家從妹挽詞

41

清道郡守尹正甫挽詞二首

41

謾吟六首

41

朴久堂長遠

41

鄭東溟斗卿

41

洪晚洲箕錫

41

金東籬震標

41

崔知事煥

41

偶吟三首

41

詠南山白岳

41

逢僧偶吟

41

逢故鄉僧二首

42

題僧壁

42

贈僧

42

次報恩寺僧法心詩軸韻二首

42

寄青龍山上人敬天二首

42

贈碧巖大師

42

贈五臺山僧

42

憶摩訶衍庵

42

贈法藏上人三首

42

題僧壁二首

42

贈玄哲上人

42

贈處林上人

43

次廣陵

43

贈歌姬

43

題李善餘草堂

43

有人自關東來訪 題便面以贈

43

壬午戲吟

43

漢江二首

43

渡江

43

走筆

43

贈人

43

過亡友舊宅

43

題板橋金汝淑$草堂

43

送人

43

贈中國錢塘人鄭聖瑞

43

別趙季友

44

泊舟楮子島

44

牙州 見濟州商船偶吟

44

詠瀑布

44

馬上吟

44

示仲久二首

44

端陽

44

仲久謫去後 到其家見菊因詠

44

到鄰家詠梅

44

想南山瀑布

44

寄驪江客朴魯叔二首

44

贈宜寧太守二首

44

詠尹泰昇

44

寄友人

45

送安陰使君李處恒二首

45

離岳

45

偶吟

45

走筆

45

送人

45

題尹汝秀挺莘便面

45

訪汝秀

45

以雨不往葩串

45

馬上次李子文重明

45

偶吟二首

45

送人

45

送別

45

次天安蓮亭板上韻

46

龜亭聞笛

46

贈桂娥

46

孤雲亭聞笛

46

贈金汝九夏鼎

46

爲水曹郎偶吟

46

秣馬時吟

46

自山東還槐峽

46

醉崔可晦酒

46

走筆三首

46

偶吟贈人

46

偶題

46

送人湖南二首

46

次久堂詩

47

附元韻

47

贈松都留守朴久堂二首

47

次喜雨堂韻二首

47

燈下走筆示仲久

47

寄仲久二首

47

偶題

47

贈松都老妓錦生

47

題圃隱先生碑

47

偶吟 示李泰來泰基/三首

47

題生昌館二首

47

曉吟

48

到永平白鷺洲

48

偶吟

48

次太守閔而靜汝鎮

48

附元韻

48

寄扶餘太守乞酒

48

次皋蘭寺板上韻

48

贈權士進相仁/二首

48

次權士進韻

48

贈別

48

次韻

48

題扇

48

得晚翁書偶吟

48

還醉默堂

49

江口別太守

49

詠盆菊二首

49

寄延豐太守郭世翼二首

49

讀罷偶吟

49

次朴生韻

49

寄朴仲久

49

題驛壁二首

49

次人遊金剛韻二首

49

梁山太守李德培雲根求詩 故贈之

49

謝朴四宰贈沙杯

49

次人

50

送子文二首

50

偶吟三首

50

走筆二首

50

七月二十一日舉動時作送北使時/四首

50

偶題

50

次韻二首

50

韓察訪挽詞

50

贈丁少年

50

偶吟

50

至月十五日曉 見忠牧李箕徵書

51

次韻三首

51

贈人二首

51

次韻

51

偶吟

51

訪林友可材

51

寄李同知宗海

51

過歌姬所居村

51

見鄭弘慶碑後題千年有流水落日見歸雲之句 偶吟

51

次韻

51

題安保溫泉館壁

51

護喪曉行

51

次體素韻

52

聽孫兒可訓賞瀑來說其狀四首

52

錦溪所得二首

52

題太古亭

52

送別

52

贈妓仁香

52

登樓

52

龍湖過亡友宅

52

次韻

52

題館壁

52

將作舟行

52

思歸

52

走筆

53

寄人

53

登後雲亭示洪元九二首

53

偶吟二首

53

贈平康太守金元瑞龜萬

53

初秋

53

送尹子昇

53

贈人歸桃花洞

53

贈卓靈上人

53

與洪元九馬上聯句

53

金軍威家壁上 見澤堂詩 感而次韻

53

觀兩兒爭墮地桃實戲吟

53

詠櫻桃

53

八月十五夜

53

題扇

54

次寒碧樓洪子晦韻

54

附元韻

54

贈人

54

寄李樂全

54

次韻 寄靈光太守

54

次達夫韻

54

贈申進士

54

次仲久韻

54

附元韻

54

題壁上二首

54

次盧士章寄達夫韻

54

次金長卿寄睦達夫韻

54

次晦叔

54

附晦叔元韻

55

無題

55

次仲久

55

走筆二首

55

次黃君舉寄贈韻

55

到新安驛二首

55

有作

55

寄成某

55

失題二首

55

醉中走筆

55

憶西岳僧碩賢道清兩上人二首

55

56

寄崔可晦

56

送李秀才二首

56

送申進士金剛之行

56

龍山途中

56

送蔡進士禹瑞歸豐基

56

走筆

56

往龍湖時/二首

56

寄謫客二首

56

送禮判久堂于長湍二首

56

曉起

56

謝韓君贈七言小詩

56

訪友人

57

憶亡友崔國輔

57

發行

57

寄尹友

57

題旅窓二首

57

投險川店

57

延祥詩

57

偶吟

57

次叔鎮韻

57

仙遊洞

57

無題二首

57

贈人

57

次鶴村韻 呈槐山城主 兼示鶴翁二首

57

贈槐州守

57

贈士瞻

58

謝長水寺僧贈芒鞋

58

贈齡弟

58

次久堂韻二首

58

并崔可晦聯句贈法藏上人

58

次崔煥韻可晦

58

贈延豐守朴文道

58

贈大興趙顯錫

58

次青螺山人韻

58

走筆醉默堂

58

松都懷古次韻

58

次太守閔而靜韻

58

附元韻

58

贈權士進

58

贈鄭秀才$

58

見仲久詩偶吟二首

59

到漁隱亭口占 示睦達夫二首

59

憶亡友朴仲久己未八月二日

59

贈坦一二首

59

偶吟贈人

59

驪江

59

走筆二首

59

次洪學士見寄韻

59

附次韻 (金建中)

59

寄友人

59

贈松都留守朴仲久

59

偶吟

59

送南宮汝相之慈仁縣二首

60

至月十九夜 夢金剛山

60

詠松

60

逢僧偶吟

60

愛閑亭八景 次月沙李相公韻

60

松岳晴嵐

60

荷塘夜月

60

蒼壁落照

60

孤村暮煙

60

石磴行人

60

江浦商舶

60

佛寺尋僧

60

槐灘釣魚

60

 

 

 

 

 

 

 

 

 

 

 

 

 

 

 

 

 

 

 

 

 

 

 

 

冊三

61

五律

61

王大妃迎祥詩

61

王大妃春帖字

61

走筆寄仲五

61

贈趙監察

61

偶吟

61

走筆

61

偶吟

61

偶吟三首

61

大富驛

61

道中偶吟

61

三日浦

61

入金剛山

61

登隱仙臺

61

表訓寺

62

用前韻

62

次韻

62

次板上韻二首

62

贈豆毛浦萬戶金鼎祥

62

舟中二首

62

宿廣陵津曉發

62

短津二首

62

舟行二首

62

偶題

62

次韻二首

62

偶吟三首

63

次韻

63

次李子文韻重明

63

次唐詩二首

63

走筆二首

63

乙巳八月初一日大峙

63

用前韻

63

訪洪進士顯宇

63

歸時偶吟

63

次李德培韻雲根/三首

63

次韻贈李德培 兼示槐州太守八首

64

詠瀑布三首/二首在下

64

 

附元韻

64

次韻二首

64

漁隱亭口占示睦達夫

64

柏墅走筆三首

64

偶題

64

次韻

64

65

次太守閔而靜韻二首

65

贈槐山守閔汝鎮

65

讀漢書

65

贈人二首

65

飲火酒

65

題東村壁

65

東征次韻

65

贈永春太守三首

65

偶吟

65

到彈琴臺

65

偶吟

65

題金水使壁上

66

走筆二首

66

贈禦營柳大將赫然

66

 

附次韻 (李重明)

66

副柳教官乞詩

66

題館壁

66

書懷

66

遺懷

66

偶題二首

66

詠松

66

雙溪寺得濤字韻二首

66

用前韻

66

發行

66

詠茶山奇筆

67

走筆

67

雙溪寺

67

贈人

67

登後雲亭 示洪元九錫箕/六首

67

清風府使睦達夫送華牋求詩 辭遜不已 贈之

67

送永春太守

67

送錦山郡守嚴重叔鼎耇

67

贈禹校理二首

67

平雲君挽詞二首

67

權善山聖源挽詞二首

68

洪叔鎮大夫人挽詞

68

挽詞

68

戚再從兄鄭生員述氏挽詞

68

盧士章挽詞二首

68

金定州挽詞三首

68

趙嘉平挽詞

68

全監役挽詞

68

晉安尉翁主挽詞

68

睦器之挽詞

68

李參議大夫人挽詞

68

南宮生挽詞

68

黃南叟內子挽詞

69

李昭完述固挽詞

69

徐挺之俊夫挽詞二首

69

趙進士益諒季友挽詞辛丑四月初八日卒

69

黃生員挽詞

69

姜元禛挽詞代人作

69

吳逸少挽詞

69

洪叔鎮大夫人挽詞重出

69

次權正郎韻四首

69

送江陵府使李東溟/二首

69

贈權典籍副求詩二首

70

偶吟二首

70

贈懷仁李太守二首

70

走筆三首

70

贈柳秀才三首

70

走筆五首

70

過古亭二首

70

三月晦日二首

71

落花三首

71

寄亞使申德夫厚載

71

登枕流亭

71

清風道中

71

次金長卿寄睦達夫韻二首

71

用前韻二首

71

象王寺二首

71

次車滄州詩卷韻二首

71

二首

71

偶題二首

71

朴淵瀑布

72

過兵部橋思韓石峯

72

 

附次韻 (仲久)

72

贈金參奉以謝來訪

72

次權士和韻

72

槐峽醉墨堂八詠

72

 

甕巖看花

72

 

佛嶽賞雪

72

 

江口商船

72

 

渡頭漁火

72

 

野橋行人

72

 

浦沙驚雁

72

 

牛峽朝嵐

72

 

龍湫暮雨

73

贈槐山太守

73

途中次韻

73

次韻

73

73

題生昌驛德流軒

73

到永平白鷺洲

73

馬上吟

73

寄忠清方伯

73

贈李子吉

73

次韻贈洪子晦

73

次槐州太守寄睦達夫韻 寄達夫

73

偶吟

73

到蒼峯驛

73

初八日發蓮峯 宿泉甘驛

73

次杜律四首

74

74

寄邦瑞

74

題開香山僧壁

74

走筆

74

次太久韻

74

贈主人

74

次槐山太守韻

74

苦吟失題/二首

74

偶題四首

74

75

贈金都事永聲

75

題李進士琴左右越

75

送人

75

奉南參判燕京之行二首

75

次朴尚書仲久韻二首

75

 

附元韻 (仲久)

75

送梁山太守

75

鎖直泮宮

75

次道机軸中韻

75

馬上偶吟

75

題金氏草堂

76

過玉華臺

76

題枕海堂次韻

76

華陽洞二首

76

寄李洗馬

76

用前韻贈行客

76

送木川太守

76

偶吟

76

次韻

76

李一之江亭次韻

76

次老杜韻 示宋子泰

76

偶吟正月十二日

76

壽樂堂次韻

77

贈人

77

別仲久後偶吟二首

77

次睦主簿從兄寄贈韻二首

77

正月十九日 馬上吟

77

題僧壁二首

77

贈都事李敦臨

77

寄仲久二首

77

寄呈再從叔素

77

山寺二首

77

忠原辛未避亂/二首

77

送金玄風代人作

78

下山作

78

次仲久韻三首

78

客中偶吟寄呈再從叔

78

寄朴仲久二首

78

寄居山督郵韓允謙

78

寄兩張仲錫/季遇

78

栗峽道中

78

青川峽

78

聖巖寺二首

78

梅鶴亭古基

78

自嶺外還時作

78

此夜

79

亂後逢仲久

79

地藏寺憶張仲錫

79

銀石寺憶張季遇

79

送再從叔之海西節度營

79

道中吟

79

漢江

79

行役

79

贈申大吾洪元九

79

行役

79

喫蓴

79

楮子島 次湖陰集中韻

79

成歡驛別朴仲久

79

憶崔國輔

79

嶺外憶張季遇

80

鵲江

80

送仲久之西原

80

道峯二首

80

寄題權士直四松庵二首

80

偶吟

80

二十三日淮陽東軒

80

二十六日 到翠屏臺二首

80

次淮陽板上月沙韻

80

投宿正慈寺

80

 

附元韻 (仲久)

80

春州道上吟

80

發春州

80

古寺

81

次久堂韻

81

詠雪

81

詠鷹

81

次元九韻

81

送延安使君睦行之二首

81

開城途中

81

江西寺逢吳君二首

81

向山寺

81

送吳重卿之錦江

81

北伯別章

81

安陰使君尹孝直別章

81

送申大吾之玉果二首

81

送洪州牧使別章

82

素沙道中

82

次仲久韻四首

82

次退溪先生韻

82

次仲久韻六首

82

途中寄仲久

82

安陰途中

82

次安陰使君朴仲久見寄韻三首

82

客中吟

83

題僧壁三首

83

石剎二首

83

公山道中

83

贈牙山使君

83

題僧壁

83

偶吟

83

清平寺二首

83

過壽洛山憶梅月堂

83

清平寺次朴仲久韻三首

83

圓寂庵

84

馬上吟

84

九月

84

題東溟草堂

84

驪江贈友人

84

次李獻納咸卿見寄韻二首

84

蜜巖洞三首

84

擬杜子美河將軍山林十首 作申監役壽樂十詠詩

84

集虛堂六景

85

 

西潭驟雨

85

 

東峯霽月

85

 

前郊牧牛

85

 

後嶺尋花

85

 

柏谷暮雪

85

 

銀石曉鍾

85

送崔國輔

85

往銀石馬上吟

85

題僧壁

85

贈木川太守

85

尚友堂八詠

85

 

孤山落霞

85

 

長林微雨

85

 

金嶺朝雲

86

 

龍川夜月

86

 

煙沙漁火

86

 

雨郊牧笛

86

 

蓮沼明芦

86

 

梅窓晴香

86

平陵驛次韻

86

送商山太守

86

漢江偶吟

86

贈主人

86

次韻贈友人

86

示友人二首

86

與西原使君遊壽樂亭二首

86

寄友人

86

題僧壁二首

87

次君平韻 贈永同朴使君

87

贈柳統制

87

廢寺

87

觀漲

87

歡城道中

87

用前韻

87

下山

87

清風郡

87

題僧壁

87

次韻

87

向福泉

87

上仙庵贈朴君二首

87

偶吟題江村壁上二首

88

示張季遇

88

題牙山草堂

88

登洪州烏棲山下百花亭

88

送人之日本

88

馬上次韻

88

曉行

88

醉吟

88

題僧壁

88

次韻

88

送錦山太守

88

道上望驪州

88

示禹大伯

88

題清安安民軒

88

有贈

89

守歲丙子避亂時

89

憶仲久

89

題善山崔君亭

89

老將挽

89

次李獻納咸卿見寄韻

89

醉默堂二首

89

登枕流亭

89

贈亞使申德夫厚載/二首

89

柳進士士謙挽詞

89

撫松亭

89

清風途中

89

次閔而靜韻三首

89

清風道中

90

詠菊

90

象王寺三首/又二首在上

90

十一月初九日 曉發龍仁旅舍

90

次槐州太守閔而靜七首

90

又次太守閔而靜>韻四首

90

偶題三首

91

又次

91

題鄭柱國江亭

91

滌暑堂八詠

91

 

東嶺白雪

91

 

南岳青楓

91

 

雞龍驟雨

91

 

栗墅霽月

91

 

桐林暮鍾

91

 

宋郊牧牛

91

 

蕪村夕煙

91

 

雲庵曉霧

91

題皋蘭寺

91

九月念五日蕩春臺 次朴仲久韻

91

贈上人

92

漢江

92

詠瀑布二首/一首在上

92

五言排律

92

黃朽淺黃宗海挽詞二十韻

92

宣川府使李聖久挽詞二十韻

92

寄示龍湖張仲錫季遇朴仲久三十韻

93

次詠雪三十韻

93

奉呈孤石舅氏二十韻

93

曼衍翁張留挽詞二十韻

94

金剛山二十韻

94

哀崔國輔三十韻

94

贈南參判二十韻

94

述懷二十六韻

95

重遊石寺二十韻

95

尹生員挽詞二十韻

95

詠懷三十韻

95

朴久堂挽三十二韻

96

五言古詩

97

紀行

97

觀龍立洞瀑布

97

葩串詩

97

寄孫兒可訓

97

別族孫金可振

97

催飯詩

98

次古詩韻

98

自湍州向洛偶題

98

次李秀才絿詩軸趙龍洲古詩韻并序

98

古詩

98

述懷

98

淮陽縣二十五日

99

憶朴仲久

99

次古詩韻

99

 

 

 

 

 

 

 

 

 

 

 

 

 

 

 

 

 

 

 

 

 

 

 

 

冊四

100

七律

100

訪尹處士宣舉

100

題張季遇便面

100

偶占

100

西原

100

次韻

100

題僧壁

100

次韻贈張季遇

100

山寺

100

次朴仲久韻三首

100

書懷

101

次李咸卿一相

101

安陰道中二首

101

次朴仲久韻

101

次韻

101

馬上吟

101

寄張曼翁四首

101

連山道中

101

銀石洞醉中吟

102

石剎

102

客中登樓

102

古寺

102

次甘露寺板上韻

102

肅寧殿次盧士章文漢二首

102

送安陰使君朴仲久二首

102

 

附次韻 (仲久)

102

寄沈秀才

102

偶題

103

示沈生

103

春州道上吟

103

用前韻

103

清平寺三首

103

公山途中下第後作/二首

103

寓懷二首

103

寄友人二首

103

贈程副摠龍/二首

104

次權士瞻韻題石剎壁上

104

寄新定縣宰

104

次竹西樓板上韻

104

贈金而彥震賢/二首

104

竹西樓

104

頭陀寺

104

寄仲久

104

襄陽道中二首

105

次韻

105

登大關嶺

105

關嶺別蔡督郵

105

進退格二首

105

示金而彥四首

105

砥平驛村 次金而彥韻

105

次韻示金而彥

105

自京還關東時 逢諸友累日同行 頗有新知之樂 次進退格以示之

106

登歇惺樓

106

登臺

106

題僧壁

106

頭陀寺三首

106

頭陀寺贈海上人二首

106

登竹西樓二首

106

別友人

107

次洪元九寄韻

107

寄仲久二首

107

偶題

107

次韻示金主簿

107

別金而彥

107

凌波亭次亡友張仲錫二首

107

寄仲久

107

次韻二首

107

次韻題僧壁示人

108

題墨寺 洞李善餘夏臣草堂

108

詠松二首

108

馬上次韻

108

栗峽

108

成歡驛

108

清心樓

108

偶題江閣

108

送權學官赴日本

108

題僧壁

108

題山木

109

送友人

109

次韻

109

亂後作二首

109

登漢江恩波亭

109

客中次友人韻

109

題漢江$堂

109

拗體

109

次韻

109

次韻贈別任慶翼翰伯

109

三藐寺別崔碩輔

109

贈清河太守金雙南萬重

110

鳳興庵醉吟

110

次韻示南宮督郵

110

次韻寄友人

110

馬上吟

110

客中吟

110

山行

110

秋日偶吟

110

次元九韻

110

次韻贈別

110

次仲久韻

110

次韻示主翁鄭君平

111

次唐詩韻 題僧壁

111

題象王寺壁上

111

偶題

111

別金而順巽賢

111

走筆二首

111

馬上偶吟

111

登高閣

111

題僧壁二首

111

到孤雲臺示元九

112

次韻

112

詠花

112

次韻

112

馬上偶吟

112

示元九三首

112

題僧壁二首

112

登離岳

112

題石剎

113

贈老師

113

次伯式李萬憲韻 題石花村草堂壁

113

偶題

113

次洪元九韻 贈尹歙谷三首

113

連原驛次韻

113

江寺暮秋偶吟

113

廣陵雨後醉吟

113

偶吟三首

113

贈槐山太守

114

送鍾城府使沈文伯榥/二首

114

次宋順初寄贈韻二首

114

宿仲久草堂偶吟

114

 

附次韻 (仲久)

114

馬上前次韻

114

到槐峽次前韻

114

馬上次前韻

114

114

走筆

115

題村壁

115

漫吟

115

自洪顯甫顯宇家歸時詠

115

走筆二首

115

次韻

115

登醉默堂

115

偶吟

115

登樓二首

115

偶吟

116

次羽士田禹治懷古韻

116

次松都懷古韻二首

116

次仲久懷古韻

116

 

附元韻 (久堂)

116

連松浦

116

曉吟

116

連松浦

116

題金化縣樓

116

次太守韻

116

驪江馬上又次

117

次鄭湖陰扶餘板上韻

117

 

附元韻

117

次李達韻

117

送鍾城府使睦來之來善

117

進退格

117

過廣陵

117

次韻

117

舟中吟二首

117

偶吟二首

117

送嶺伯

118

登彈琴臺二首

118

次子文韻二首

118

白馬懷古

118

次李德培雲根

118

偶吟二首

118

次韻二首

118

題僧壁

118

東征次韻二首

119

偶吟用前韻

119

過廣陵二首

119

呼韻

119

贈山人

119

題成佛庵壁 示賞春客二首

119

偶題二首

119

八月初七日

119

素沙道中

120

走筆

120

次韻二首

120

走筆

120

偶吟二首

120

五月十六夜 登寒碧樓

120

次先君草堂十景詩車五山天輅

120

 

禪頂尋僧

120

 

仙源賞花

120

 

江口商船

120

 

渡頭漁火

121

 

澂潭霽月

121

 

鳴山積雪

121

 

龍湫暮雨

121

 

牛峽朝嵐

121

 

浦沙驚雁

121

 

野橋行人

121

走筆

121

次中原板上韻

121

121

又次權說卿春長三首

121

 

附元韻 (權說卿)

122

又次權說卿韻二首

122

尹判書挽

122

用前韻

122

次江西寺壁上韻

122

次仲久韻

122

東庵

122

愛閑亭韻

123

次李子華寄贈韻二首

123

123

過鳳凰臺

123

送江原都事三首

123

次洪宇海韻却寄

123

偶吟

123

次李德培韻

123

走筆

123

次驪牧韻

124

詠史

124

在寺吟二首

124

寄明月堂主翁

124

送李一之赴湖南

124

贈權浩然

124

送人之晉陽

124

次仲久韻

124

廣陵寺

124

次韻

124

淮陽東軒

125

驪江馬上吟

125

偶吟

125

七言古詩

125

南山歌

125

古亭歌

125

斷鰲立極圖歌

125

懶翁錫杖歌

126

趙政堂挽歌

126

檀龍枕歌又有序文

127

重陽歌

127

山火歌

127

松都歌

127

短歌行贈牛峯使君

127

駿馬行

128

猛虎行

128

相思曲

128

塞下曲

128

憶昔行

128

惜別行送卞時煥之興德

128

送別行贈具碩輔

129

古劍歌

129

對酒放歌

129

送尹君東行歌

129

忠州歌

130

落花行

130

野市歌

130

驅石駕滄津

130

清平山歌

131

贈李馨叔歌

131

慈仁太守送行歌

131

朴淵瀑布歌

131

 

 

 

 

 

 

 

 

 

 

 

 

 

 

 

 

 

 

 

 

 

 

 

 

文集

133

 

 

 

 

 

 

 

 

 

 

 

 

 

 

 

 

 

 

 

 

 

 

 

 

冊五

133

133

漢江禊帖序

133

主一齋序

133

觀魚亭序

133

招隱亭序

134

贈惠正上人序

134

贈輝上人詩序

135

送淮陽李使君序

135

送暹上座遊金剛山序

135

東川集序

136

贈李達孝序

136

送閔使君序

136

黃僉知慶壽宴序

137

送元九赴丹丘序

137

小山集序

138

晚香堂序

138

送金季珍序

138

棺槨稧序

139

養浩堂序

139

鳳棲堂序

140

初喪稧序

140

關東別曲序

141

文會稧序

141

益清堂序

142

三益堂序

142

五可堂序

142

鳳棲臺序

143

讀南堂序

143

息波亭序

144

聽籟堂序

144

檀龍枕序

145

慎獨堂序

145

眞靜齋序

146

野雲堂序

147

壽春聞韶閣序

147

旬五志序

148

晚定窩序

148

圓相菴序

149

穀杖小序

150

樂以堂序

150

與友人序

150

贈眞一上人詩序

151

贈龜谷詩序

151

讀澤堂文集小序

151

郭欽仲壽宴詩序

152

賞蓮齋序

152

小華詩評序

153

154

先君碑陰記

154

百花軒記

154

伏龜亭重創記

155

李白川碑陰記

156

安興鎮伏波亭記

157

觀瀾亭記

157

梅香亭記

158

我國地圖記

158

蜜巖洞記

159

金化縣西軒記

159

後雲亭記

160

破畫器記

160

友松堂記

161

四友堂記

161

新定縣山水可遊者記

162

醉默堂記

162

畫屏記

163

滄丘堂重修記

163

古文三十六首讀數記

164

 

 

 

 

 

 

 

 

 

 

 

 

 

 

 

 

 

 

 

 

 

 

 

 

冊六

165

165

先君遺稿跋

165

竹窓集跋

165

華嚴經清涼疏付吐跋

165

兵家節要跋

166

碑誌

166

柳衛率[澯]墓誌銘

166

教授金公[時進]墓誌銘

167

李士哲[明徵]碣銘

167

金滄丘墓碣銘

168

張曼衍齋[留]墓碣銘

169

朝鮮國江原道金剛山松月堂應祥大師碑銘 并序

169

韓公[規遠]墓碣銘

170

杏園先生[阜]墓碣銘

171

淑夫人文化柳氏[仁瑞女]墓誌銘并序

172

金滄丘[聲發] 贈通政大夫承政院都承旨墓誌銘

172

學生朴公[景裕]墓碣銘

174

175

漢文帝不相竇廣國論

175

天皇氏兄弟十二人各一萬八千歲論

175

聖人亦有人心論

176

夏禹臣事帝舜論

177

178

海有潮汐策

178

五氣五行五性策

179

181

君心出治之本說月課/代人作

181

評湖蘇芝石詩說

181

沙杯說

181

麥餅說

182

醫說

182

本然之性氣質之性卞說

182

竹筒說

183

猧說

183

雄鴨爲狗所噬說

183

184

代張旭寄吳道子書月課/代人作

184

與子長子亨書

184

答時庵書

184

與尹靜吾書

185

與金弟書

186

贈南宮生書

186

與朴久堂書

186

行狀

187

府君行狀

187

黃朽淺[宗海]行狀

189

通訓大夫 司僕寺正 知製教 兼春秋館編修官 韓公[伯厚]行狀

190

191

北窓傳

191

歡伯將軍傳

192

清風先生傳

192

雜著

194

金剛山錄

194

見十五代祖尚書公詩感而題

195

見歸田錄序偶題

195

伯夷傳解

196

苦雨誌

196

權士瞻誄

197

 

 

 

 

 

 

 

 

 

 

 

 

 

 

 

 

 

 

 

 

 

 

 

 

冊七

198

儷文

198

教京畿監司鄭再任書

198

教慶尚監司任羲伯再任書

198

右相金北渚不允批答

198

左相李景奭不允批答

199

領議政李梧里元翼不允批答

199

教京畿監司洪書

199

教平安監司金書

200

右相不允批答

200

附享兩金教書

200

領相不允批答

201

教忠清監司李書

201

金相不允批答

201

左議政李不允批答

202

金左相不允批答

202

教慶尚監司金書

202

金相□不允批答

203

教京畿水使具文治書

203

教慶尚監司閔書

204

左相不允批答

204

肅宗登極赦文

205

世子病候差復赦文

205

上候差復赦文

206

聖節表

206

本朝冬至賀箋

206

大殿誕日賀箋

206

賀聖候平復箋

206

東方祈雨祭文

207

西方祈雨祭文

207

新定竹林書院朱晦菴奉安文

207

醉默堂上樑文

207

歡城衙軒上樑文

208

觀瀾亭上樑文

209

延豐鄉校重剏上樑文

210

桃汀堂上樑文

210

伏龜亭重創上樑文

211

竹林書院講堂上樑文

212

草堂上樑文

212

洞中池閣上樑文

213

劍巖祠宇重修上樑文

213

禹巖書堂上樑文

214

鳴玉齋上樑文

215

鶴棲菴夜遊序

215

遊寒碧樓序

215

遊鶴棲菴序

216

謝贈盆梅序

217

呈槐州使君閔而靜

217

送槐州舊使君閔而靜還京序

217

草堂序

218

後雲亭序

218

卞生員草堂序

219

謝友人送酒啟

220

寄再從弟金子紹書

220

勸崔可晦赴溫井科書

220

贈金邦瑞書

220

贈金邦瑞

220

答金邦瑞書戊申四月十二日

221

寄朴生員書

221

崔國輔祭文

221

祭趙荷洲文

221

李梁山哀詞

222

開香山佛舍重剏勸善文

222

邀西岳兩上人碩賢道清序

223

擬漢太常桓榮謝下車擁經親問起居表

223

雜錄

224

 

 

 

 

 

 

 

 

 

 

 

 

 

 

 

 

 

 

 

 

 

 

 

 

附錄

226

墓碣銘并序 (李玄錫)

226

行狀草 (金行中)

227

致祭文 (李光迪)

230

祭文 (金得興)

230

祭文 (金麟至)

230

祭文 (李鴻器)

231

祭文 (金萬剛)

231

祭文 (黃鵠立)

231

祭文 (趙碩運)

232

祭文 (趙顯錫)

232

柏谷集序 (李瑞雨)

233

讀數記 (金得臣)

234

 

附書讀數記後 (金由憲)

235

搜錄

235

記聞錄

236

終南叢志

239

柏谷集序 (朴世

 

 

 

 

 

b001.jpg